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梁原 通訊員 蘇克龍 翟迎春
“我們的產品有認證,包裝、質量都沒問題,放心買!”在寧夏中衛市中寧縣一家枸杞經營店,店主向游客推銷今年的新枸杞。不久前,中寧縣檢察院對辦理的“中寧枸杞”品牌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整治效果進行“回頭看”時,發現虛假宣傳、違規包裝等枸杞銷售市場亂象得到有效整治,經營戶和消費者均反饋良好。
“中寧枸杞”是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,也是當地特色支柱產業。但近年來,“中寧枸杞”卻遭遇“傍名牌”困擾,線上線下銷售各種中寧枸杞讓消費者真假難辨,“中寧枸杞”品牌信譽和果農利益受損。中寧縣檢察院積極參與當地鄉村振興,通過公益訴訟等多種形式履職,從推動前端市場治理到助力維護品牌進行創新探索,用檢察力量為“中寧枸杞”織出一張保護網。
凈化銷售市場,保護“中寧枸杞”品牌
“頭茬枸杞產量較低,且現在已經過了上市時間,此時賣頭茬枸杞與時令不符。” 中寧縣檢察院黨組書記、檢察長張月玲說。2022年8月,中寧縣檢察院在開展食品安全專項監督活動中發現這樣一條線索,決定就“中寧枸杞”部署開展品牌保護公益訴訟專項檢察監督。
中寧縣檢察院立即向該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制發磋商函,建議規范枸杞生產許可制度,加強對“中寧枸杞”品牌保護所涉證明商標、地理商標等的使用管理,嚴格落實“中寧枸杞”包裝物的審核備案,并全面開展巡查檢查和違規整治。該院會同市場監管局對重點領域、重點對象實施重點打擊,徹底解決商標侵權等問題,凈化市場環境。同時加大對農貿市場、大型商超、網絡交易平臺銷售“中寧枸杞”商戶商標使用情況檢查,重點檢查經授權但銷售非“中寧枸杞”產品及以次充好者,并核查進貨渠道、商標許可使用協議、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矢量圖以及商品包裝物商標印制是否規范、廣告宣傳是否規范等。
?通過專項整治,市場監管部門共組織開展枸杞質量安全監測341批次,現場檢查各類經營主體483戶,對11家經營戶存在的17處包裝物標識標簽瑕疵問題進行現場提示并責令限期整改。立案查處9起,收繳罰款6.3萬余元,查扣問題枸杞230千克,收繳違規包裝物1萬余只。辦理消費者投訴等185件,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8.3萬元,枸杞銷售市場得到有效凈化。
優化營商環境,織牢“中寧枸杞”保護網
“專項整治力度大、成效明顯,但只能算‘亡羊補牢’。品牌聲譽、消費者權益、枸杞種植農戶、枸杞生產企業權益已經受到了損害。”張月玲表示。如何前置保護,從源頭起步,全程護航枸杞產業發展,讓“中寧枸杞”更好釋放品牌價值,成為中寧縣檢察院的關注點。
圍繞“中寧枸杞”品牌保護,中寧縣檢察院開展“共商、共談、共護”專題調研活動。檢察院干警先后走訪相關職能單位、企業,了解當前“中寧枸杞”品牌保護發展和保護現狀,傾聽各企業在枸杞生產、加工、銷售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品牌保護等方面的司法需求。通過組織召開座談會,與中寧縣枸杞產業發展服務中心、市場監督管理局、枸杞產業協會及各企業代表面對面暢談交流,更多了解企業法治需求,答疑企業涉法涉訴的難點、堵點問題,征求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,共商互建執法司法協作、檢企互動等工作機制。
去年7月,中寧縣檢察院與中寧縣枸杞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建立“中寧枸杞”品牌聯合保護工作機制。聚焦推進品牌保護“一站式”服務,指定專人負責日常工作聯系和品牌保護相關工作。同時推動“行政+檢察+行業+企業”工作機制,共同織牢“中寧枸杞”品牌保護網。還與縣市場監督管理局、縣枸杞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會簽《關于強化“中寧枸杞”品牌保護工作中協作配合的實施方案》,建立聯席會議、線索雙向移送、重大案件研商、專項聯合檢查等常態化工作銜接機制,實現品牌保護動態監督。
今年4月,中寧縣檢察院知識產權辦案小組成立,開始探索建立多元化打擊與一體化保護治理模式,持續打擊侵害“中寧枸杞”品牌犯罪,綜合運用檢察建議堵塞監管漏洞、強化監管質效。同步監督、集中查閱“中寧枸杞”侵權行政執法案件,推動甄別有價值的刑事案件線索,監督行政機關依法移送公安機關。加強對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保護,深化對涉“中寧枸杞”民企案件的辦理力度,并出臺“中寧枸杞”品牌保護檢察服務十條具體措施,滿足多元化需求,提供“一對一”“點餐式”全方位法律服務,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,護航涉“中寧枸杞”企業持續健康發展。
責編:彭吉露
來源:湖南法治報